網路規劃與管理技術第 七章 路由規劃與設定     下一頁

第七章 路由規劃與設定

7-1 IP Routing 簡介

內容:

  • 7-1-1 繞路與路由表產生

  • 7-1-2 路由表選擇

7-1-1 繞路與路由表產生

IP 協定功能就是如何在網路叢林中找到一條路徑可以到達目的地,這就是『繞路』(Routing技術。繞路功能主要是由網路上所有『路由器』(Router共同來達成(有些主機也具有此功能),因此,繞路是一種分散式處理方式。它的工作原理是當封包進入路由器的某一個埠口後,路由器依照本身的『路由表』(Routing Table查出應該往哪一個埠送出,而轉送到其它路由器,再由下一個路由器決定路徑傳送。至於下一個路徑是否可到達目的,就不是本身可以管轄的範圍,而是由下一個路徑的路由器負責,因此又稱為『下一跳躍繞路』(Next-hop Routing

7-1 (a) 為一般網路架構圖,我們將其轉換為路徑拓樸圖,如圖 7-1 (b) 所示。在每一個路由器上都有建立路由表(如 7-1),對於每一個目的地都有標明下一個路由器位置(下一站)。如工作站 A 欲傳送封包給工作站 F,當它的封包進入路由器 1,路由器 1 由它的路由表中查詢到應往下一個路由器 2 傳送。當這個封包進入路由器 2 後,由路由器 2 轉送到路由器 4。再由路由器 4 將封包傳送給工作站 F

 

7-1 路徑選擇範例

7-1 路由表範例(如圖 7-1

路由器 1

路由器 2

路由器 3

路由器 4

目的地

下一站

目的地

下一站

目的地

下一站

目的地

下一站

1

 

1

1

1

2

1

2

2

2

2

 

2

2

2

2

3

2

3

3

3

 

3

3

4

2

4

4

4

4

4

 

對於路由表的建立主要有兩大類:

(1) 靜態繞路(Static Routing技術:表示路由表是靜態的,不會隨時改變。系管理者利用 CLI 命令輸入而成。

1. 優點:不會產生網路負荷。

2. 缺點:很難掌握網路隨時變化。

(2) 動態繞路(Dynamic Routing)技術:路由表可能經由路由器之間隨時交換訊息,計算出新的路由表,目前較常用的路徑選擇技術有下列兩種:

鏈路狀態繞路法(Link-State Routing, LS Routing:廣播給所有路由器。

距離向量繞路法(Distance Vector Routing, DV routing:傳遞給相鄰路由器。

利用 LS Routing DV Routing 兩種技術所建立而成的路由協定,常用的有:(1) RIP 路由協定、(2) OSPF 路由協定、(3) IGRP 路由協定、(4) EIGRP 路由協定,本章將介紹上述路由協定的網路規劃與建置。

7-1-2 路由表選擇

在一部路由器也許我們可以設定靜態路由表,更甚啟動多種動態路由協定來建立路由表,如此一來,在該路由器內就有可能存在多種路由表。那麼當封包需要轉送時,它應該依照哪一個路由表內容轉送。因此,Cisco 就利用『管理性距離』(Administrative Distance, AD) 數值來評估,由 0 ~ 255 之間,數值越低表示成本越低、可靠性越高;數值越高則表示成本越高。Cisco 將各種路由協定演算出來的路由表 AD 設定如下表所示。

路徑來源

預設 AD

直接介面

0

靜態路徑

1

EIGRP

90

IGRP

100

OSPF

110

RIP

120

外部 EIGRP

170

未知

255(不會選用)

由此可見,對於路由表產生與選用有下列幾個重點:

(1) 路由器內可同時啟動多種路由協定,啟動越多系統負荷越重,因它們必須隨時交換訊息,來產生路由表。因此,啟動越多可能速度越慢。

(2) 對於較小範圍網路,可能只要建立靜態路由表即可。但對於領域較大網路而言,系統管理人員設定靜態路由表工作負荷太重,可能發生錯誤,需要啟動動態路由協定才行

(3) 如有啟動動態路由功能,基本上,不需另外建立靜態路由表,但有如欲提高路由選擇速度,也可以建立。但須注意當網路有所變更時,須重新修改靜態路由表,可能會增加工作負擔。

翻轉工作室:粘添壽

 

網路規劃與管理技術:

 

 

翻轉電子書系列: